close














上兩個禮拜,接連的看了兩部以倫敦為背景的電影,「愛情決勝點」和「V怪客」。雖然影評毀譽參半,但就戲劇的角色設定看來,我覺得還是有許多的可看性,也當成解解相思倫敦之愁。

愛情決勝點的英文原名為Match Point,也就是網球賽局的決勝點。宣傳的簡介和一般的影評都將其解讀為攀權富貴然後外遇出事的電影(連台灣官方網站都如此解讀),而我卻並不認為完全如此故事設定非常簡單。

一個前途無量的網球選手克理斯突然不想奔波打巡迴賽,轉而進入高級球會教球。因緣際會的認識了上流子弟湯姆,湯姆視克理斯為好友,介紹妹妹克洛依與其認識,克洛依和克理斯互相有好感進而交往,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碰到湯姆未婚妻的美國小明星諾拉,勾起克理斯內心真正的慾望。起初兩人因為可能會成為姻親而若有似無的保持安全距離,但就在克理斯娶了克洛依,但湯姆拋棄諾拉之後。克理斯耐不住慾望,開始展開外遇的冒險。

在片子裡面,伍迪艾倫導演用了一個克理斯前球友的小角色,清楚交代了克理斯的真正性格,那個球友對克理斯的評價是天賦過人,繼續努力可以勝過那些種子球員,在強大的賽事壓力下,常常有創意十足的解決方式。而克理斯對自己的認知卻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什麼值得的事情,都可以挑戰看看,就想打比賽一樣,沒有真正目的,就是想打贏。 克理斯把這性格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不止娶了豪門女,也在挑戰事業的表現上令岳父十分滿意,還繼續的打球,聽歌劇,努力享受上流社會生活。但婚姻生活卻令他無趣,他掉入了諾拉這個致命的吸引力,關係十分肉慾且複雜。 克理斯內心壓抑不住得到諾拉的慾望,不停的嘗試,直到真正和諾拉外遇為止。接下來的就是抉擇了,要回到窮小子的身份和諾拉在一起?還是繼續開心的過上流社會生活,跟諾拉分手?然而事情越來越複雜,壓力越來越大,克理斯最後回擊,想讓外遇事件結束(MATCH POINT),然而就像片頭所比喻的,在MATCH POINT的時候,如果你打出關鍵的一球,球打到網子上面,會有兩個情形發生,但是,靠的是機運,如果球繼續往前落到對手場內,你就贏了。若掉回自己場內,就死定了。克理斯在強大的壓力下,用了意想不到的方式(就像他球友描述的性格),接下來靠的就是Chance了。

這部片子吸引我的是一些頗令人玩味的對白(好像還有伍迪愛倫為自己不倫戀外遇辯駁之意),對於Chance的詮釋,還有非常倫敦(影評說是遊客式的倫敦,因為幾乎都在泰晤士河的北岸)。雖然英國影評對此片評價不高,認為對白僵硬,錯誤想像上流階級生活,但如過這樣就可以抹煞掉一部片子的話,那麼臥虎藏龍就是一部大爛片了(對白僵硬,演員口音極差,MATCHPOINT的演員英文還都挺標準的)。
我覺得這是值得觀賞的片子,劇情簡單,但過程卻不停的出乎意料(因為chance總是出乎意料)。

另一部片子則是因緣際會而看的V怪客。話說有天晚上某人MSN悄我,說她看V怪客感動的都快哭了,不過當時我連V怪客是什麼都不知道,以為是卡通動作片。隔天恰巧友人相約觀影去,問我有什麼建議,我脫口而出:「V怪客」。友人不以為然,但後來他也沒新的想法,所以就看了V怪客。這真的是個美麗的意外,如果依照成見的話,我不會去看這部片子。但這部片子卻出乎我意料之外。

電影改編自漫畫,由【駭客任務】導演華卓斯基兄弟擔任編劇監製,而導演則是駭客任務的助導。這部片子跟駭客任務有相同中心思想--混亂的自由好過於極權的秩序,最終會有人出來用體制打敗體制,英國影評將之歸類為政治驚悚劇。 不同於駭客任務,V怪客的對抗極權的手法不是用很嚴肅的救世主,而是用一種浪漫的趣味,也呼應了對自由的渴望,和對極權的反抗,革命本來就該是一種浪漫活動。

場景設定在2020年的倫敦,英國被一個猶如納粹復活的政黨統治,配合著無所不在的英國電視的宣導,加上無所不在的祕密警察,將英國人保持在一種安靜的極權社會中,大多數的人都噤聲,而V怪客則利用體制之矛攻體制之盾。他博學多問,身體反應力超高,過著極有質感的生活,永遠帶著(蓋佛克斯)面具。想追隨著先烈蓋佛克斯,用炸毀國會大廈來推翻這個極權政府。

V怪客一步步利用極權集團的統治工具,反過來宣傳對抗政府及爭取自由,V怪客一步步的逼近極權統治集團,漸漸的撥開統治集團維持統治基礎後不可靠人的秘密,V怪客的過去及反政府的目的也漸漸的清楚。原本專注為自由的心,漸漸發現自己的理念也跟統治集團一樣雜著恐懼和復仇,泯滅了自己的本性。V見到了薇拉之後,漸漸勾起了情感的知覺。在某個夜晚巧遇V怪客的薇拉也從對V怪客好奇,支持V怪客,卻因為恐懼而想回歸正常生活,但因為一個極大衝擊而蛻變成自由無懼。 尋常百姓也因為V怪客允諾在11月5日炸毀國會大廈,在自己平凡的心理蓄積反抗的能量。

主題很嚴肅,但手法卻很有質感也很浪漫,幾幕大場面令我震驚。開頭時V怪客侵入政令宣達的擴音器播放1812序曲,順便炸掉教堂,是一場場面十足的煙火秀。最後大家臉上戴著V怪客發送的V面具,從四方而來群聚在Trafalgar Square,為等待革命的一刻來臨,勇敢無懼的向前遊行,與鎮暴部隊正面相對。

對於曾經唸過政治哲學的我,對於革命的行為總懷有浪漫的期待,V怪客揭示了統治階級為鞏固自己而創造恐懼的醜陋(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被之前執政的國民黨講成匪,被現在執政的民進黨講成威脅。中東的阿拉伯人被美國視為恐怖分子等等的),運用了很炫麗的想法和手段,激發出隱藏在民間的變動情緒,革命的開端就是大家戴著面具,聚集廣場前,看著象徵權力來源的國會爆炸。

這部片子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V怪客炸掉國會大廈的理由--「這國家的人不需要多一棟建築物,需要的是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zdani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